第四十七章 青蓮花開
關燈
小
中
大
唐代士人,好佩刀劍,即便是文官,也會見天兒跟腰裏懸一柄長劍或者橫刀。但很多重要的部門是不準佩帶武器進入的,尤其禁中——你帶刀進宮幹嘛?是想刺王殺駕嗎?
當然啦,禁軍將士,必須配備武器,只是對於使用何種兵器,在禁中哪一部分活動,都有相當詳細的規定。具體到李汲,他自然可以每天佩刀帶劍去上班,因為他入東內後,所能踏足的範圍,也僅僅很小一部分罷了。
——倘若某日李亨下詔,在外朝含元殿、宣政殿,或者內朝紫宸殿、麟德殿接見李汲,李汲是肯定要摘了武器,覆搜過身後,才能入覲的。
所以弩坊令就說了,李二郎你佩帶軍中制式刀劍,行走禁中,沒啥問題;若是更換以其它兵器,以你目前的身份、職位,只要不履足要害部門,大家夥兒也都會睜一眼,閉一眼。但這種新式大刀實在是太粗大,也太紮眼啦,最好不要帶入禁中去。
具體這刀好不好用,我不清楚,但是個人就會覺得是超級兇器啊,則你帶這種超級兇器進宮,會不會引發上官和同僚的猜忌呢?抑且禦史見到了,必定會上奏彈劾……
李汲聽他說得有道理,不禁撚須沈吟。原本想說先打造出來的吧,我留著將來陣上用,可是再琢磨那老黃所言,說這鬼頭大刀用來劈砍、破甲,可能還不如斧鉞好使……對啊,鬼頭大刀在我那條時間線上的未來,主要是劊子手斬首用的,或者冷熱兵器雜用之時,由猛士雙手揮舞著上陣肉搏,也就是說,所劈砍的目標,多半都沒有甲胄,起碼沒有重甲。
則就目前的戰場而言,面對重甲之敵,還以矛槊捅刺最為有效;面對輕甲或者無甲之敵,雁翎刀也夠用了……難道我打造一柄鬼頭大刀來,就只是為了劈營柵嗎?那實話說,還不如用斧子呢。
哦,斧鉞沈重,不方便攜帶,那鬼頭大刀同樣不方便帶啊——我只能負在背上,真到廝殺之時,未必容易拔得出來。
想了一會兒,便問那老黃:“我嫌橫刀太輕,不便使用。則若不造此刀,你可有什麽建議麽?”
老黃道:“若李二郎要沈重且可破甲,日常佩在身上,也不紮眼的短兵器,小人倒是有些推薦。”隨即就命他徒弟入內,扛出三件兵器來。
李汲一瞧,倒都認得,一件是錘,一件是鞭,一件是鐧。
他逐一接過,掂掂輕重,揮舞了幾下,這三件兵器大概都是老黃的得意之作,把柄非常趁手,重心也打造得極其合適,雖然還是輕巧了一些,倒也勉強合用。
“三者俱佳,若選其一,你有何建議?”
老黃道:“小人不推薦用錘,因為馬上便用,步下卻不便攜帶……”若日常佩帶,多半是系在腰上,那麽大一顆錘頭咣哩咣當的,走起路來必定打腿啊。
李汲點點頭,便將那錘撇在了一邊——使錘也不是不可以,但他還以為多大的玩意兒呢,結果錘頭才比自家拳頭粗一圈兒,瞧著就一點兒都不威風啊。倘若跟前世在很多影視劇裏見的,栲栳大錘頭呢?李汲也不至於膨脹到那種地步,以為自己憑單手就能掄得起來。
要麽,做顆空心大錘頭?算了,除了炫耀加蒙人外,有啥意義?
再看另外兩件兵器,通體都是鐵制,鞭是圓頭,上下十二節;鐧是尖頭,有四棱,切面大致是正方形。
實話說,以李汲的審美,不喜歡太過繁覆的東西,總感覺唯簡約才真見韻味。於是最終決定:“那你便為我打造一支鐧吧。”
老黃說好——“便此等四棱鐧,形狀式樣,李二郎可滿意否?吞口與鐧首,都可以鑄成獸頭模樣,則是用虎啊,還是用狻猊哪?”
李汲擺手說不用了,簡簡單單即可,更不必描金塗銀——“且做一支三十斤的我用。”
老黃聞言嚇了一大跳,忙道:“太重了怕是不便用——便此鐧,也才十斤而已。”
李汲笑道:“你以為我掄不動麽?”當即將鞭、鐧、錘三樣全都抄起來,一並塞入右手中,勉強攥住,然後望空猛揮了三下。只聽風聲呼呼,壓力迫人,嚇得老黃接連倒退了三步,再瞧那弩坊令,直接躲桌案後面去了……
老黃挑起大拇指來,連聲恭維:“果然不愧是李二郎,小人三代打造兵器,未見過膂力更大之人。”但隨即叉手道:“只是若鐧做得太重,李二郎固然輪得起來,打造時重心卻不好把控……且過於粗笨、長大,也不便隨時掛在腰間不是?懇請降為十八斤。”
李汲想想,其實十八斤也差不多了……真要是三五十斤,即便自己掄幾下不費什麽力氣,速度必慢啊,反倒得不償失——“好吧,便十八斤鐵鐧,我要一對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老黃的速度挺快——估摸著,也是鐧這種兵器雖然費鐵,卻不必如快刀、寶劍一般必須反覆鍛錘,甚至於要用不同的鐵料相嵌合,以保證鋒銳性和柔韌性——不過短短五日,便即完工,旋由弩坊令遣人送至李汲宅邸。
雙鐧是盛在布囊裏奉上的,李汲抽出來一瞧,只見寒氣森森,冷光迫人——雖然不曾髹漆塗銀,終究是精鋼打造,不是凡鐵,因而通體作暗銀色,四面皆打磨得光滑如鏡,幾可鑒人。前來送貨的小吏轉述老黃之言:“但時常塗抹些油脂,好生保養,可用數百歲。若不慎生了銹,及時用細砂打磨便可。”
鐧上果然沒有太多裝飾,然而吞口特意鑄成了八瓣蓮花模樣,鐧身即從蓮房上聳起;鐧首狀若菡萏,含苞未放,蓮瓣簇擁成一個小尖。雖說李汲吩咐過不必搞什麽花樣,但老黃覺得,能為李二郎打造兵器是我的福分,必可到處吹噓,則若真是簡簡單單的刀格樣吞口,劍鐔樣鐧首,反倒會遭人恥笑……於是多少花了點兒心思,做成了如此形狀。
李汲對於這種形制,倒是頗為滿意,心說不妨就定名喚作“青蓮四棱鐧”吧。
——李白,字太白,號“青蓮居士”。雖說相比起李白的作品來,李汲更喜愛杜甫的風格,但也不得不承認,純論技法,貌似李白更勝一籌——姜終究還是老的辣啊——故而一見到蓮花,本能地就想起了“青蓮”。
再細看鐧身,只見在靠近吞口的部位,各銘刻著一行小字——其一為“京兆李二郎破蕃所用”,其二為“端州黃鐵炫精煉恭奉”。
——原來老黃本名叫做黃鐵炫啊。端州……竟然還是個廣東人。
李汲雙手各執一鐧,掄圓了揮舞一回,但覺輕重合宜,重心得當,頗為趁手,只是……貌似大小雖然相同,掂著份量卻稍有差異啊。乃問小吏,小吏回答道:“老黃說了,這兩支鐧,一支重十八斤,另一支則是十七斤十四兩,差了二兩,便於主副手分別使用。”
李汲大喜:“果然是名匠,考慮得周全。”從此便可右手使“破蕃所用”,左手使“精煉恭奉”。
當即招呼青鸞,取一千錢來,交給那小吏,吩咐說賞賜老黃四百,酬謝弩坊令五百,至於剩下那一百——也不能讓你白白地跑一回腿不是麽?
小吏接了錢,喜出望外,拜謝而去。
一千錢對於普通人家而言,不算是個小數目——即便青鸞聽命取出,看表情也多少有些舍不得——則給老黃五百、跑腿的小吏一百,應該都會比較滿意吧;至於弩坊令,五百錢也相當於他小半個月的薪酬了。實話說,具體到一件趁手的兵器,這點兒錢花得真是不冤。
這年月,一柄制式橫刀,市價在數百錢到兩千錢之間——數百錢的都是大路貨,兩千錢可謂利刃了,至於能被稱為“寶刀”者,從來既無價也無市。而這對鐧,即便算分量,僅用料便能抵得過一打橫刀,雖說人工可能比橫刀要儉省些,但……這年月物資相對匱乏,唯有人力不值錢啊。
當然啦,此物屬於私下饋贈,老黃不會自己掏腰包,必然用的公家鐵錠,相信弩坊令有一百種方法能把賬給做平嘍,即便李汲一文不與,他們也不敢說什麽。但李汲實在愛這對鐧,若不有所賞賜、酬謝,總感覺使起來都面上無光,心底發虛。
即命青鸞用青色絲線編成繩索,系在雙鐧鐧首上,左右掛在腰間,行走幾步,倒無妨礙,但估計不能疾跑——卻也無妨,真到需要疾跑的時候,多半是遇敵了,他自然會先將雙鐧握持在手中。
於是第二天上班,李汲也不掛橫刀了,直接懸著這對“青蓮四棱鐧”,大搖大擺,步入禁中。守宮的將士見了,無不瞠目結舌——他們都是識貨的,知道這玩意兒沈啊——等到接近左英武軍衙署,終於有人忍不住了,一柱長戟,叉手問道:“李參軍使的好大鐧,不知多少分量?”
李汲把腦袋一昂,胸脯一挺,順手抄起右鐧來:“這支,十八斤。”又緩緩抄起左鐧來:“這支,也是十八斤。”少那二兩就算了,沒必要徹徹底底說實話。
對方不由得嘖舌:“乖乖,則一對鐧三十六斤重……即便胡國公秦叔寶,用一對鐧也不過三十斤而已……”
李汲心說這是個懂行的,不會象民間妄傳那樣,竟說秦叔寶一對鐵鐧八十斤……自己所來的後世也有啊,什麽關王刀一百零八斤,水磨禪杖六十四斤,也不知道說評書的家夥自己信不信。
根據李汲的記憶,後世研究判斷,漢代一兩大概等於12克,則十六兩一斤,一斤約等於220克,一百零八斤就是22公斤,還則罷了。但他估算這唐代的度量衡普遍比漢魏為大,一斤超過了後世800克,則若說秦叔寶一雙鐧八十斤,就得20多公斤……一手20多公斤,接近於一柄關王刀?別扯了呀,除非那秦瓊他不是人,而是頭大猩猩!
李汲估摸著若有四十唐斤的兵器,自己單手未必能夠掄得圓,即便雙手持用,大概也打不了幾個會合,就得先累趴下。
正自得意,突然有小吏疾奔過來,叉手道:“參軍如何才到啊?兩位長史及右軍馬參軍都在右軍衙署,等候參軍呢。”
李汲聞言,不禁一皺眉頭——這左右英武軍三位大佬齊聚一處,還專等我這第四人,是出了啥事兒嗎?他也不問那小吏,反正左右軍衙署相隔僅僅一墻而已,當即邁開大步,直登入堂。
果然竇文場、霍仙鳴、馬燧都在呢,各自臉色都不很好看——似乎有些憂慮,又似乎有些惱怒。李汲才要行禮,竇文場趕緊招呼:“長衛不必多禮,速速近前來坐。”
李汲匆匆步至左手,順手摘下腰間雙鐧,並合一處,放在席上,然後屈膝坐下,與馬燧正面相對。竇文場等人都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那對“青蓮四棱鐧”,但強自憋住,暫且不問,還是霍仙鳴先開口:“方才得報,官軍戰敗矣!”
李汲聞言,略略楞了一下,便問:“可是在相州城下?”
“正是。”
“為史思明所襲破?”
馬燧雙眼微微一瞇,開口問道:“長衛從何處得知?”
李汲苦笑搖頭:“難道安慶緒尚有餘力挫敗官軍麽?則若戰敗,必是史思明揮師來襲……具體情況如何,可知曉了麽?”
竇文場一瞥霍仙鳴,霍仙鳴點點頭,便即面對李汲,一口氣介紹道:“前日奉節郡王入宮,警醒聖人,史思明頓兵魏州,必欲麻痹官軍,然後趁機掩襲也。可惜遲了一步,聖人才下詔給魚朝恩,使者去尚不遠,便有敗報傳來……”
眼看相州州治安陽——也就是過去的鄴城——即將陷落,駐軍魏州的史思明終於動了。他先命大軍抵近安陽,距離五十裏地,晝夜擂鼓,遙相脅迫;覆使各營皆選精騎五百,每日往城下抄掠,致使官軍牛馬日有所失,樵采甚為艱難……
此時天下饑饉,為了供應諸路官軍所需,導致南自江、淮,西自並、汾,千裏轉運糧草物資的舟船不絕於道。史思明派人偽裝官軍旗號,前去督促糧運,隨便找個借口便刑戮伕役,使得人人驚駭,逃亡者愈來愈多。且於舟車匯聚處,亦往往密遣人縱火焚之,官軍數度發兵追討,竟不能得。
主要是諸路大軍沒有統屬啊,那誰肯將主要精力花在剿匪上?誰肯在敵城即將陷落,大功唾手可得之際,把主力撒到後方去?即便郭子儀、李光弼,也都不肯主動肩此重任。
唯有張巡急遣猛將南霽雲、雷萬春領兵前往剿捕,但他也只能顧得了自家的運路而已,至於別家運路,往往不肯聽從號令,甚至於懷疑是假官軍、真匪徒,不許靠近……
由此諸軍乏食,士氣靡沮,史思明察覺時機已到,這才親率大軍直抵城下,來與唐軍決戰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當然啦,禁軍將士,必須配備武器,只是對於使用何種兵器,在禁中哪一部分活動,都有相當詳細的規定。具體到李汲,他自然可以每天佩刀帶劍去上班,因為他入東內後,所能踏足的範圍,也僅僅很小一部分罷了。
——倘若某日李亨下詔,在外朝含元殿、宣政殿,或者內朝紫宸殿、麟德殿接見李汲,李汲是肯定要摘了武器,覆搜過身後,才能入覲的。
所以弩坊令就說了,李二郎你佩帶軍中制式刀劍,行走禁中,沒啥問題;若是更換以其它兵器,以你目前的身份、職位,只要不履足要害部門,大家夥兒也都會睜一眼,閉一眼。但這種新式大刀實在是太粗大,也太紮眼啦,最好不要帶入禁中去。
具體這刀好不好用,我不清楚,但是個人就會覺得是超級兇器啊,則你帶這種超級兇器進宮,會不會引發上官和同僚的猜忌呢?抑且禦史見到了,必定會上奏彈劾……
李汲聽他說得有道理,不禁撚須沈吟。原本想說先打造出來的吧,我留著將來陣上用,可是再琢磨那老黃所言,說這鬼頭大刀用來劈砍、破甲,可能還不如斧鉞好使……對啊,鬼頭大刀在我那條時間線上的未來,主要是劊子手斬首用的,或者冷熱兵器雜用之時,由猛士雙手揮舞著上陣肉搏,也就是說,所劈砍的目標,多半都沒有甲胄,起碼沒有重甲。
則就目前的戰場而言,面對重甲之敵,還以矛槊捅刺最為有效;面對輕甲或者無甲之敵,雁翎刀也夠用了……難道我打造一柄鬼頭大刀來,就只是為了劈營柵嗎?那實話說,還不如用斧子呢。
哦,斧鉞沈重,不方便攜帶,那鬼頭大刀同樣不方便帶啊——我只能負在背上,真到廝殺之時,未必容易拔得出來。
想了一會兒,便問那老黃:“我嫌橫刀太輕,不便使用。則若不造此刀,你可有什麽建議麽?”
老黃道:“若李二郎要沈重且可破甲,日常佩在身上,也不紮眼的短兵器,小人倒是有些推薦。”隨即就命他徒弟入內,扛出三件兵器來。
李汲一瞧,倒都認得,一件是錘,一件是鞭,一件是鐧。
他逐一接過,掂掂輕重,揮舞了幾下,這三件兵器大概都是老黃的得意之作,把柄非常趁手,重心也打造得極其合適,雖然還是輕巧了一些,倒也勉強合用。
“三者俱佳,若選其一,你有何建議?”
老黃道:“小人不推薦用錘,因為馬上便用,步下卻不便攜帶……”若日常佩帶,多半是系在腰上,那麽大一顆錘頭咣哩咣當的,走起路來必定打腿啊。
李汲點點頭,便將那錘撇在了一邊——使錘也不是不可以,但他還以為多大的玩意兒呢,結果錘頭才比自家拳頭粗一圈兒,瞧著就一點兒都不威風啊。倘若跟前世在很多影視劇裏見的,栲栳大錘頭呢?李汲也不至於膨脹到那種地步,以為自己憑單手就能掄得起來。
要麽,做顆空心大錘頭?算了,除了炫耀加蒙人外,有啥意義?
再看另外兩件兵器,通體都是鐵制,鞭是圓頭,上下十二節;鐧是尖頭,有四棱,切面大致是正方形。
實話說,以李汲的審美,不喜歡太過繁覆的東西,總感覺唯簡約才真見韻味。於是最終決定:“那你便為我打造一支鐧吧。”
老黃說好——“便此等四棱鐧,形狀式樣,李二郎可滿意否?吞口與鐧首,都可以鑄成獸頭模樣,則是用虎啊,還是用狻猊哪?”
李汲擺手說不用了,簡簡單單即可,更不必描金塗銀——“且做一支三十斤的我用。”
老黃聞言嚇了一大跳,忙道:“太重了怕是不便用——便此鐧,也才十斤而已。”
李汲笑道:“你以為我掄不動麽?”當即將鞭、鐧、錘三樣全都抄起來,一並塞入右手中,勉強攥住,然後望空猛揮了三下。只聽風聲呼呼,壓力迫人,嚇得老黃接連倒退了三步,再瞧那弩坊令,直接躲桌案後面去了……
老黃挑起大拇指來,連聲恭維:“果然不愧是李二郎,小人三代打造兵器,未見過膂力更大之人。”但隨即叉手道:“只是若鐧做得太重,李二郎固然輪得起來,打造時重心卻不好把控……且過於粗笨、長大,也不便隨時掛在腰間不是?懇請降為十八斤。”
李汲想想,其實十八斤也差不多了……真要是三五十斤,即便自己掄幾下不費什麽力氣,速度必慢啊,反倒得不償失——“好吧,便十八斤鐵鐧,我要一對。”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老黃的速度挺快——估摸著,也是鐧這種兵器雖然費鐵,卻不必如快刀、寶劍一般必須反覆鍛錘,甚至於要用不同的鐵料相嵌合,以保證鋒銳性和柔韌性——不過短短五日,便即完工,旋由弩坊令遣人送至李汲宅邸。
雙鐧是盛在布囊裏奉上的,李汲抽出來一瞧,只見寒氣森森,冷光迫人——雖然不曾髹漆塗銀,終究是精鋼打造,不是凡鐵,因而通體作暗銀色,四面皆打磨得光滑如鏡,幾可鑒人。前來送貨的小吏轉述老黃之言:“但時常塗抹些油脂,好生保養,可用數百歲。若不慎生了銹,及時用細砂打磨便可。”
鐧上果然沒有太多裝飾,然而吞口特意鑄成了八瓣蓮花模樣,鐧身即從蓮房上聳起;鐧首狀若菡萏,含苞未放,蓮瓣簇擁成一個小尖。雖說李汲吩咐過不必搞什麽花樣,但老黃覺得,能為李二郎打造兵器是我的福分,必可到處吹噓,則若真是簡簡單單的刀格樣吞口,劍鐔樣鐧首,反倒會遭人恥笑……於是多少花了點兒心思,做成了如此形狀。
李汲對於這種形制,倒是頗為滿意,心說不妨就定名喚作“青蓮四棱鐧”吧。
——李白,字太白,號“青蓮居士”。雖說相比起李白的作品來,李汲更喜愛杜甫的風格,但也不得不承認,純論技法,貌似李白更勝一籌——姜終究還是老的辣啊——故而一見到蓮花,本能地就想起了“青蓮”。
再細看鐧身,只見在靠近吞口的部位,各銘刻著一行小字——其一為“京兆李二郎破蕃所用”,其二為“端州黃鐵炫精煉恭奉”。
——原來老黃本名叫做黃鐵炫啊。端州……竟然還是個廣東人。
李汲雙手各執一鐧,掄圓了揮舞一回,但覺輕重合宜,重心得當,頗為趁手,只是……貌似大小雖然相同,掂著份量卻稍有差異啊。乃問小吏,小吏回答道:“老黃說了,這兩支鐧,一支重十八斤,另一支則是十七斤十四兩,差了二兩,便於主副手分別使用。”
李汲大喜:“果然是名匠,考慮得周全。”從此便可右手使“破蕃所用”,左手使“精煉恭奉”。
當即招呼青鸞,取一千錢來,交給那小吏,吩咐說賞賜老黃四百,酬謝弩坊令五百,至於剩下那一百——也不能讓你白白地跑一回腿不是麽?
小吏接了錢,喜出望外,拜謝而去。
一千錢對於普通人家而言,不算是個小數目——即便青鸞聽命取出,看表情也多少有些舍不得——則給老黃五百、跑腿的小吏一百,應該都會比較滿意吧;至於弩坊令,五百錢也相當於他小半個月的薪酬了。實話說,具體到一件趁手的兵器,這點兒錢花得真是不冤。
這年月,一柄制式橫刀,市價在數百錢到兩千錢之間——數百錢的都是大路貨,兩千錢可謂利刃了,至於能被稱為“寶刀”者,從來既無價也無市。而這對鐧,即便算分量,僅用料便能抵得過一打橫刀,雖說人工可能比橫刀要儉省些,但……這年月物資相對匱乏,唯有人力不值錢啊。
當然啦,此物屬於私下饋贈,老黃不會自己掏腰包,必然用的公家鐵錠,相信弩坊令有一百種方法能把賬給做平嘍,即便李汲一文不與,他們也不敢說什麽。但李汲實在愛這對鐧,若不有所賞賜、酬謝,總感覺使起來都面上無光,心底發虛。
即命青鸞用青色絲線編成繩索,系在雙鐧鐧首上,左右掛在腰間,行走幾步,倒無妨礙,但估計不能疾跑——卻也無妨,真到需要疾跑的時候,多半是遇敵了,他自然會先將雙鐧握持在手中。
於是第二天上班,李汲也不掛橫刀了,直接懸著這對“青蓮四棱鐧”,大搖大擺,步入禁中。守宮的將士見了,無不瞠目結舌——他們都是識貨的,知道這玩意兒沈啊——等到接近左英武軍衙署,終於有人忍不住了,一柱長戟,叉手問道:“李參軍使的好大鐧,不知多少分量?”
李汲把腦袋一昂,胸脯一挺,順手抄起右鐧來:“這支,十八斤。”又緩緩抄起左鐧來:“這支,也是十八斤。”少那二兩就算了,沒必要徹徹底底說實話。
對方不由得嘖舌:“乖乖,則一對鐧三十六斤重……即便胡國公秦叔寶,用一對鐧也不過三十斤而已……”
李汲心說這是個懂行的,不會象民間妄傳那樣,竟說秦叔寶一對鐵鐧八十斤……自己所來的後世也有啊,什麽關王刀一百零八斤,水磨禪杖六十四斤,也不知道說評書的家夥自己信不信。
根據李汲的記憶,後世研究判斷,漢代一兩大概等於12克,則十六兩一斤,一斤約等於220克,一百零八斤就是22公斤,還則罷了。但他估算這唐代的度量衡普遍比漢魏為大,一斤超過了後世800克,則若說秦叔寶一雙鐧八十斤,就得20多公斤……一手20多公斤,接近於一柄關王刀?別扯了呀,除非那秦瓊他不是人,而是頭大猩猩!
李汲估摸著若有四十唐斤的兵器,自己單手未必能夠掄得圓,即便雙手持用,大概也打不了幾個會合,就得先累趴下。
正自得意,突然有小吏疾奔過來,叉手道:“參軍如何才到啊?兩位長史及右軍馬參軍都在右軍衙署,等候參軍呢。”
李汲聞言,不禁一皺眉頭——這左右英武軍三位大佬齊聚一處,還專等我這第四人,是出了啥事兒嗎?他也不問那小吏,反正左右軍衙署相隔僅僅一墻而已,當即邁開大步,直登入堂。
果然竇文場、霍仙鳴、馬燧都在呢,各自臉色都不很好看——似乎有些憂慮,又似乎有些惱怒。李汲才要行禮,竇文場趕緊招呼:“長衛不必多禮,速速近前來坐。”
李汲匆匆步至左手,順手摘下腰間雙鐧,並合一處,放在席上,然後屈膝坐下,與馬燧正面相對。竇文場等人都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那對“青蓮四棱鐧”,但強自憋住,暫且不問,還是霍仙鳴先開口:“方才得報,官軍戰敗矣!”
李汲聞言,略略楞了一下,便問:“可是在相州城下?”
“正是。”
“為史思明所襲破?”
馬燧雙眼微微一瞇,開口問道:“長衛從何處得知?”
李汲苦笑搖頭:“難道安慶緒尚有餘力挫敗官軍麽?則若戰敗,必是史思明揮師來襲……具體情況如何,可知曉了麽?”
竇文場一瞥霍仙鳴,霍仙鳴點點頭,便即面對李汲,一口氣介紹道:“前日奉節郡王入宮,警醒聖人,史思明頓兵魏州,必欲麻痹官軍,然後趁機掩襲也。可惜遲了一步,聖人才下詔給魚朝恩,使者去尚不遠,便有敗報傳來……”
眼看相州州治安陽——也就是過去的鄴城——即將陷落,駐軍魏州的史思明終於動了。他先命大軍抵近安陽,距離五十裏地,晝夜擂鼓,遙相脅迫;覆使各營皆選精騎五百,每日往城下抄掠,致使官軍牛馬日有所失,樵采甚為艱難……
此時天下饑饉,為了供應諸路官軍所需,導致南自江、淮,西自並、汾,千裏轉運糧草物資的舟船不絕於道。史思明派人偽裝官軍旗號,前去督促糧運,隨便找個借口便刑戮伕役,使得人人驚駭,逃亡者愈來愈多。且於舟車匯聚處,亦往往密遣人縱火焚之,官軍數度發兵追討,竟不能得。
主要是諸路大軍沒有統屬啊,那誰肯將主要精力花在剿匪上?誰肯在敵城即將陷落,大功唾手可得之際,把主力撒到後方去?即便郭子儀、李光弼,也都不肯主動肩此重任。
唯有張巡急遣猛將南霽雲、雷萬春領兵前往剿捕,但他也只能顧得了自家的運路而已,至於別家運路,往往不肯聽從號令,甚至於懷疑是假官軍、真匪徒,不許靠近……
由此諸軍乏食,士氣靡沮,史思明察覺時機已到,這才親率大軍直抵城下,來與唐軍決戰……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